前美国第一夫人的育儿智慧:如何培养孩子的心理韧性

 健康知识     |      2025-07-01 16:03
香港上水妇幼小编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则来自大洋彼岸的育儿观点。前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近期在播客节目中的一番言论,引发了不少人的关注和思考。

 

 
米歇尔在她的《IMO with Michelle Obama》节目中,与演员胞兄罗宾森及电台主持人马丁内斯探讨现代家庭与教养议题时提到,作为母亲,重要的不仅仅是保护孩子免受伤害,更要教他们准备好面对现实世界。她特别强调,各位家长要好好教养儿子,培养他们面对伤害、失望与压力的韧性。因为如果总是为孩子扫清成长道路上的一切障碍,帮他们处理好所有人际关系,孩子将难以具备应对现实世界挑战的能力,这一点无关孩子的种族。
 
当马丁内斯开玩笑说米歇尔给男孩们提了这么多建议,自己却没生个儿子来实践时,米歇尔笑着回应:“我很庆幸我没有,因为他会变成另一个奥巴马。” 她的这一说法,乍听之下有些令人意外。我们都知道奥巴马在政治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在米歇尔看来,如果养育一个儿子,他可能会像奥巴马一样,面临诸多外界的压力与审视。奥巴马作为美国前总统,在其政治生涯中承受了巨大的压力,面临无数的挑战和争议。米歇尔深知其中的艰辛,所以她庆幸自己的两个孩子是女儿,不用经历像奥巴马那样的人生压力。
 
从米歇尔的这番话中,我们可以得到很多育儿启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培养心理韧性至关重要。心理韧性,也称作 “心理弹性”“抗逆力”,指个体在面对逆境、伤害、威胁或重大压力时,积极调用自身或环境资源,保护身心不受压力影响并复原的能力。心理韧性水平高的孩子,面对挫折时消极感受更小,恢复能力更强,不会轻易被困难压垮,甚至能在逆境中获得成长。
 
那么,我们该如何培养孩子的心理韧性呢?
 
首先,家长要学会适当放手,让孩子去经历一些困难和挫折。比如孩子在学校与同学发生矛盾,家长不要急于出面解决,而是引导孩子自己去沟通、去处理,从中学会与人相处的技巧和应对冲突的能力。就像孩子刚开始学习走路时,会经常摔倒,但正是在一次次的摔倒与爬起中,他们逐渐学会了稳定地行走。如果家长因为害怕孩子摔倒而一直抱着他们,孩子就永远无法真正学会走路。
 
其次,要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思维方式。当孩子遇到失败时,引导他们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而不是只看到失败的结果。比如孩子考试没考好,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分析错题,找出知识薄弱点,鼓励孩子下次做得更好,让孩子明白失败是成功的必经之路,只要努力就能不断进步。
 
再者,鼓励孩子多参与社交活动。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孩子会遇到各种情况,可能会被拒绝,可能会产生分歧,但通过不断地磨合和沟通,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心理调适能力会得到提升。就如同在少年宫参加活动、比赛的孩子,他们在与其他孩子的互动中,性格会变得更加开朗乐观,在面对大场面时也能更加从容不迫。
 
此外,带孩子去不同的地方 “见世面” 也有助于培养心理韧性。多进行旅行,去看看壮阔的风景,像大山大河,能开阔孩子的胸怀和思想;带孩子出席一些有档次的活动,接触不同领域的内容,能让孩子增长见识,提升对世界的认知。
 
作为家长,我们要学习米歇尔这种重视培养孩子心理韧性的育儿理念,让孩子有足够的能力去面对现实世界的风风雨雨,成长为内心强大、能够独立应对挑战的人。让我们一起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努力,帮助他们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走得更加稳健。